大明:我摆烂了,老爹是胡惟庸_第九十二章 终于露出把柄了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九十二章 终于露出把柄了 (第1/1页)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赵庆元和黄子澄两人显然是低估了通政司检校的无孔不入,给他们两人驾车的马夫,虽说是赵庆元家里多年的老仆。
    却不知道,这一名看似忠厚老实的马夫,一直是通政司检校安插的番子。
    他们在马车里说的每一句话,自以为不会传出去哪怕半个字,实际上一字不落的传到了胡汉山的耳朵里。
    胡汉山和李濬两人没有坐上挂着绸缎帘子的马车,骑着两匹辽东大马,说话的声音不大也不小。
    大庭广众之下,不用担心他们所说的话会泄露出去。
    从来都是通政司检校们探听官员们的消息,还从来没有官员们的亲信探听通政司衙门的先例。
    赵庆元在过来以前,已经安排了一名亲信混在了胡汉山附近。
    还没等这名亲信待上多久,就被通政司衙门的检校随便栽赃的一个罪名,送进了应天府大牢。
    赵庆元一直到现在还蒙在鼓里,以为他的亲信还在胡汉山身边打探消息。
    胡汉山点了点头,那名负责传递消息的检校恭敬的退了出去。
    胡汉山遭到了赵庆元的算计,却是满脸的笑意:“真是瞌睡来了枕头,本县马正想着怎么摆脱他们二人。”
    “这两人就找死的撞了上来,给本县马送上了一个整治他们的好借口。”
    李濬明白这没头没脑的一句话是什么意思:“难道说这一次不把赈灾粮食的发放,交给泾县的官僚乡绅?”
    胡汉山点了点头:“赵庆元和黄子澄两人自以为能够欺瞒本县马,以为本县马对于这里面的门道不清楚。”
    “他们打错了如意算盘,本县马不仅清楚这里面的门道,还厌恶他们那一副自诩救了多少老百姓的虚伪做派。”
    胡汉山知道李濬不仅仅是个武将那么简单,还颇有官场头脑。
    就用东林党执政的一件事,深恶痛绝的说出了这里面的门道。
    地方上发生了水灾旱灾,朝廷进行赈灾,这粮款还没出京城就腰斩了一半。
    不管是粮食还是银子全被六部官员截留了一半,不管老百姓死活的贪墨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赈灾粮款到了地方的布政司衙门,再次腰斩一半。
    布政司衙门的官员用各种借口,贪墨了大笔的粮食和银子。
    赈灾粮款终于到了地方府县,又一次腰斩一半。
    仅剩的那一点儿赈灾粮食全都发放给了不缺吃喝的地方乡绅,美其名曰是代发,但是代着代着就没有了。
    李濬本来想着官员再怎么贪,怎么也得给老百姓剩下一些口粮,留一条活口。
    却怎么也没想到,从内到外从上到下没有一个把老百姓当人看。
    饿死了也就饿死了,只想着能够趁着这一次的国难捞上多少银子。
    李濬朝着金陵的方向抱了抱拳,对于当今的皇上朱元璋更是多了几分崇拜:“还是洪武皇帝贤明,为了老百姓能有好日子过,对贪官污吏不会有半点的姑息。”
    胡汉山对于李濬的这句话颇为认同,也正是因为这一点,后世那些掌握了笔杆子的读书人想尽了各种办法抹黑洪武皇帝。
    就在两人闲聊的档口,赵庆元带着黄子澄还有几名宁国府的官员,停在了驿站里。
    这才刚刚离开金陵多久,虽说已经到了用膳的时间,但是事情总有轻重缓急。
    现在最重要的要务是赶往泾县,赈济那里受灾的老百姓。
    至于吃喝问题,胡汉山早就准备好了,备了一些干粮和清水,一边走一边吃就可以了。
    赵庆元等到驿站摆好了宴席,让长随请来了胡汉山,吃饭倒是其次主要是要商量赈灾粮食的发放。
    胡汉山刚刚坐下来,还没喝上一口茶。
    赵庆元说出了早就想好的对策:“不知胡副使对这一次的赈灾有什么看法。”
    胡汉山没有理睬赵庆元,自顾自的喝了一口茶:“不错,这茶真是不错,算是茶叶里的上品了。”
    驿丞还以为巴结对了左丞相嫡长子,上前行礼:“驿馆买了几钱黄山松萝茶,小丞相喝着顺口就行。”
    胡汉山不等驿丞说完,冷着一张脸,一把掀翻了八仙桌:“本县马让你们吃,泾县的老百姓还在吃树叶啃树皮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“你们可倒好走的不紧不慢也就算了,还在这里大鱼大肉,商量着怎么分润功劳。”
    赵庆元看着摔了一地的青白釉折盘,脸色更冷了,心里却在大笑:你这可是自己得罪了宁国府官员,看谁还会替你说话。
    等到胡汉山发完了火,赵庆元抽冷子说了一句:“在金陵里干些混账事逞威风也就算了。”
    “现在离开了金陵,可没有人惯着你,再不收敛了混账脾性,耽误了赈灾的大事,少不了要送到金陵问罪。”
    赵庆元的这番话直接在宁国府官员们的脑子里,提醒了胡汉山可不会维护官僚缙绅,总是想着袒护那些泥腿子。
    宁国府通判这些官员,必定会站在赵庆元身边了,浇灭他们钻营左丞相胡惟庸的心思。
    果不其然,这句话说完以后,宁国府官员们做出了自以为会让胡汉山后悔的举动,略微靠近了小侯爷赵庆元几步。
    大势已定,黄子澄开始履行江西师爷的职责:“赈灾粮食的发放,照例来说要由各位父母官来决议,东主的意思是先从县廓都百姓开始。”
    宁国府官员们领会了师爷黄子澄的意思,大为欣慰,看来这次来的钦使不会成为宁国府官场的障碍了,阻挡治辖内的粮商们囤积居奇了。
    只要把粮商推到台前,银利的大头会落在宁国府官员手里,真要是出了差池,只需要把粮商们推出来当替罪羊便可。
    宁国府官员已经把赵庆元当成了自己人,今年送给中枢官员们的碳敬冰敬少不了南雄侯一份。
    “本官赞成,县廓都百姓居住的较为集中,先去赈济能够救活更多的百姓。”
    “当是一条赈灾上策,本官佩服。”
    “事情就这么敲定了,小丞相训斥的很对,这顿饭确实不该吃,我等还是尽快赶去泾县赈灾。”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