壮哉大唐驸马_第零一十章:武举武院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零一十章:武举武院 (第1/2页)

    “这个自上而下的‘凌烟阁’之首策我收下了。快把另外三策速速道来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语气有些兴奋、有些期待!

    柴令武笑道:“第二策其实一样是拾人牙慧!”

    “拾人牙慧?”李世民怔了一怔,挥手笑道:“拾人牙慧也好,抄袭前人也罢,只要能想人之所不想,就是你的创意。你且说说这个拾人牙慧的第二策。”

    柴令武接道:“一个国家过于重文不好,过于重武也是不行,文武并重才是王道。如果说大唐王朝是一个人,那么文官、武将就是并驾齐驱、缺一不可的两只铁拳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点头赞同:“正是如此。”

    “我大唐文武并重,这文人有科举来展现自己的才华,而武将却没有武举,针对这种残疾,我的第二策就是以武举将,通过斗将、兵法、箭术、骑术选拔出类拔萃的武中俊杰,加以培养的话,这不就是未来的名将、猛将了吗?”

    “以武举将!”

    李世民眼中一亮,一拍石桌,懊恼万分道:“这么简单、明显的缺失,怎么就没有一个人想到呢?唉,这些年来,不知道错过了多少名将。”

    武举是在武则天时期冒出来的,如果不是因为柴令武这个怪胎,少说还得几十年时间。

    柴令武笑道:“这叫灯下黑。舅舅要不要搞搞这个武举?”

    “搞,必须得搞!”李世民又气又喜的说道:“以前不知道也罢了,现在明白了,我恨不得立马把武举搞出来。明日早朝我就让兵部拟出武举方略。”

    “来,来!继续说你的第三策。”

    “第三策嘛……”柴令武迎着李世民期待的目光,笑着说道:“还是拾人牙慧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又是郁闷、又是兴奋:“是不是一如科举那般,有文没武?”

    “就是这样!”

    李世民一头黑线的问道:“这回又缺了什么?”

    “教育!”柴令武说道:“文有六学,而武依然没有,我的第三策就是创办一个武院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想了一想,道:“有了武举,有必要设立武院吗?”

    “舅舅这就短视了。”

    “你到是说说怎么个短视法!”李世民眯眼沉吟,一对虎目却射出锐利慑人的异芒。

    柴令武知道李世民是小受的个性,所以根本没有半点害怕,只要理由充分,哪怕指着李世民的脑门吼都不成问题。

    “而武举是现有人才展示自己的平台,用通俗的话来说,其实就是捡漏。等到舅舅把尖端人才捡完了,之后考核出来的人一定会一年比一年差劲。”

    “为什么会这样呢?因为人,不是一年成熟的青菜萝卜,如果没有二十多年时间的沉淀,根本无法成才。”

    柴令武见李世民认真聆听,接着举例道:“渔民在一口鱼塘捞走大鱼后,剩下的都是一些小虾米。但是渔民又必须天天撒网,为了捞到鱼,只能把网眼缩小。可是,那些发丝大小的小鱼捞来了又有什么用?”

    “如果说我是渔民、大唐是鱼池、武举是渔网、招人标准是网眼的话,那么,人才则是鱼池中的鱼儿。”李世民若有所悟。

    “由于规则限定,我根本不能出尔反尔的把小鱼放任自流。但是不放吧,还得劳民伤财去养,久而久之,这些小鱼必将如冗官一般,最终成为大唐的负担。”

    柴令武点头道:“所以,我才建议舅舅设立武院,当一回养鱼之人。武院出来的人,或许成不了李靖、秦琼,但毕竟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,放到军队之中,至少可以当折冲都尉、果毅都尉。”

    “一支强大军队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