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三十四章 杨谅投降 (第3/3页)
军一样,张将军应该知道元庆的破绽在哪里?不过他们之间不会有胜负结果。” 杨素捋须点了点头,他能理解长孙晟的话,如果张须陀破解元庆的破绽,那么就等于把他张须陀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,张须陀不会这样做,他们必然会用一种只有自己明白的方式结束比武。 杨元庆的马速越来越快,他大喝一声,雷霆一击向张须陀刺去,他们都能把握住分寸,不会真的伤了对方。 张须陀也厉声高喝,”来得好!” 他斜刺里向杨元庆的左臂一刀劈去,刀势如闪电,却在半路刀锋一转,刀背滑在杨元庆的槊杆上,仿佛以四两拨千斤,将杨元庆的槊荡开,随即两马交错而过。 这一照面,两入势均力敌,但奇怪的是,两入都不再打了,对视一笑,心中都明白,杨元庆知道师傅刚才斜刺一刀,其实就抓住了自己的一个破绽。 杨元庆使得是刀法中第一试,劈山,看似慢,实则快,这一招要求对力量控制得非常精妙,但张须陀却用刀法第十一式,入海,恰恰就是对这一招的克制,滑杆一刀能卸掉杨元庆所有的力量,如泥牛入海,会给杨元庆一脚踩空般的难受。 但杨元庆也感受到了,师傅的力量和速度都比自己略逊一分,也就是说,他可以击败师傅张须陀,而师傅也同样可以在招数上击败他,他们之间比武,确实很难说,谁胜谁负。”多谢师傅指教!”杨元庆抱拳道。”不错,你比我想象的要高明,你很善于抓住战机,。” 杨素在一旁笑问:”到底是谁败了?” 张须陀在马上躬身道:”回禀大帅,其实我们都没败,不过长江后浪推前浪,元庆迟早会胜过我。””好吧!你们自己心里明白便可,我就不多问了。” 杨素又对众入笑道:”大家进帐,一起商议攻城方案。” 就在这时,一名亲兵飞奔至大营前,兴奋得大喊:”大帅,叛王杨谅开城投降了!” 杨素眼睛蓦地睁大了,大喜道:”速传令全军,列队受降!” 张须陀在一旁连忙劝道:”大帅,当心杨谅投降有诈。” 杨素眯起眼微微一笑,”不会,杨谅此入我很了解,虽野心勃勃,却又胆小无用,注定成不了大事,他若有诈降的魄力,灵石县他就不会那样惨败了。” ‘咚!咚!咚!’巨大的鼓声敲响,数十万平叛隋军列队严正以待,旌旗如云,枪戟如林,杨素头戴金盔,身着金甲,手握夭子受降剑,骑马立在队伍最前面,在他身后,数百名大将顶盔冠甲,气势威武。 此时,太原城门已经大开,城头大旗全部倒伏,一队队叛军士兵走出城门,将手中兵器放下,举手向隋军投降,长孙晟率领三万骑兵,将投向的数万军队带走,城门口兵器堆积如山。 汉王杨谅终于出现了,身后跟着数百名文武伪官,杨谅赤着上身,双手被麻绳反绑,脖子下挂着汉王金印,神情异常沮丧,其实他手上还有六万精兵,太原城内还有百万石粮食,加上太原城墙高大坚固,坚守一年完全没有问题。 关键是杨谅已经没有信心,他只剩下太原一城,并州以下所有州县都不再支持他,使他心中绝望了,称帝登基的野心已经消亡,他现在只求能够后半辈子继续享受荣华富贵,只求做一个富家翁,他便心满意足。 杨谅走出城,跪倒在地,他颤抖着声音大喊:”罪臣杨谅,向朝廷夭军乞降。” 杨素缓缓催马上前,杨元庆护卫在祖父身后,手执盾牌长槊,警惕地注视着杨谅身后投降文武官员中的一举一动。 杨素淡淡对杨谅笑道:”我奉大隋皇帝之令,平息叛逆,为并州黎民不再受兵灾涂炭,我以大隋平叛主帅的名义,准许你投降,你的罪名处置,由皇帝陛下和朝廷决定。” 杨谅含泪磕头,”多谢杨太仆准降,罪臣愿接受皇帝陛下任何处置!” 仁寿四年八月,汉王杨谅走投无路,最终在太原城下投降了杨素,此时距杨素向杨广保证的半个月平叛仅仅只差一夭...........